机械清洗是水箱清洁的核心环节,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内壁沉积物、锈垢、生物膜等污染物,为后续消毒杀菌奠定基础。以下从工具选择、操作要点、风险控制三方面展开分析,确保清洗效果与安全性。
排水:关闭进水阀,排空水箱内积水,确保作业环境干燥。
防护:作业人员穿戴防化服、防滑鞋、护目镜,避免滑倒或污染物接触皮肤。
工具检查:确认刷头、刮刀无松动,电动设备绝缘性能良好。
初步刷洗
使用长柄尼龙刷从上至下刷洗水箱内壁,重点清理焊缝、角落等积垢区域。
对于生物膜附着严重的水箱,可先用高压水枪冲洗软化污垢。
顽固污垢刮除
使用橡胶刮板或金属刮刀清除底部沉积物、锈垢,操作时保持刮板与内壁呈45°角,避免划伤。
对于金属水箱焊缝处锈垢,可采用“先刮后刷”方式,先用刮刀去除大块锈垢,再用钢丝刷清理残留。
二次刷洗与冲洗
使用旋转式清洗头或高压水枪对内壁进行二次冲洗,确保无残留污垢。
排水口设置滤网,拦截大颗粒沉积物,防止堵塞下水管道。
防滑:水箱底部铺设防滑垫,作业人员穿防滑鞋,避免因积水或污垢导致滑倒。
防尘:机械清洗可能产生粉尘(如锈垢、藻类碎屑),需佩戴防尘口罩或半面罩防毒面具。
监护:至少1名监护人员在场,配备对讲机或应急照明设备,确保紧急情况下可迅速撤离。
电动工具防水:电动刮擦机、旋转清洗头需具备IPX6以上防水等级,避免漏电引发触电事故。
工具维护:定期检查刷头、刮刀磨损情况,及时更换损坏部件,防止工具断裂导致人员伤害。
避免过度刮擦:金属水箱过度刮擦可能破坏防腐涂层,导致锈蚀加速,需控制刮擦力度。
内壁检查:清洗后检查水箱内壁是否有划痕、腐蚀点,必要时进行修补或涂刷防腐涂料。
预处理阶段:对于生物膜或锈垢严重的水箱,可先使用化学软化剂(如柠檬酸溶液)浸泡,降低机械清洗难度。
协同作业:机械清洗后,立即进行化学消毒(如二氧化氯消毒),避免残留污垢影响消毒效果。
效果验证:清洗后通过目视检查(无可见污垢)、水质检测(浊度≤1NTU)双重验证清洗效果。
工具选择:根据水箱材质(金属/玻璃钢/塑料)与污垢类型(锈垢/生物膜/泥沙)选择适配工具,避免“一刀切”式清洗。
操作标准化:制定机械清洗作业指导书(SOP),明确工具使用、操作流程、安全防护要求。
人员培训:定期开展机械清洗安全培训,重点演练工具使用、应急撤离等环节,降低事故风险。
通过科学选择工具、规范操作流程、强化风险控制,机械清洗可高效去除水箱内壁污染物,为后续消毒杀菌提供可靠保障,最终实现水质安全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