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:明确要求展会垃圾需按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湿垃圾(厨余垃圾)、干垃圾(其他垃圾)四类分类。
《“十四五”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》:提出展会等大型活动需建立临时垃圾分类收集点,配备专职引导员。
北京:
可回收物:展板、宣传册、塑料瓶、金属展架。
有害垃圾:废电池、荧光灯管、过期药品、消毒剂包装。
湿垃圾:展商提供的食品残渣、茶叶渣、咖啡渣。
干垃圾:污染纸张、一次性餐具、灰土、宠物粪便。
上海:
可回收物:增加电子废弃物(如废旧手机、电脑)、纺织品(如废旧展板布料)。
有害垃圾:细化至含汞体温计、废油漆桶、杀虫剂罐。
湿垃圾:明确要求展商使用可降解餐具,减少混合垃圾产生。
设施配置:
按每100㎡展区设置1组四色分类垃圾桶(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湿垃圾、干垃圾),桶身张贴图文标识。
临时增设电子废弃物回收箱(如废旧手机、电脑)、建筑垃圾专用堆放区(如废旧展架、木板)。
人员培训:
对保洁人员进行《垃圾分类操作规范》培训,重点掌握电子废弃物、建筑垃圾的分类标准。
配备专职引导员(每500㎡展区1人),佩戴统一标识,实时指导参展商分类投放。
日常清运:
可回收物:每日闭后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(如绿能公司)上门收运,记录重量并开具回收凭证。
有害垃圾:密封暂存于专用容器,委托有资质企业(如危废处理中心)每2日清运一次。
湿垃圾:展区就近设置资源化处理站,就地转化为有机肥或饲料,日产日清。
干垃圾:压缩后运至生活垃圾焚烧厂,禁止与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混合。
特殊垃圾处理:
电子废弃物:设置专用回收箱,委托有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》的企业(如华新绿源)收运。
建筑垃圾:集中堆放于临时存放区,委托有《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》的企业(如城建渣土公司)夜间清运。
台账归档:
记录各类垃圾产生量、处理去向、委托企业资质,形成《展会垃圾分类处理台账》,存档备查。
数据公示:
在展区公告栏公示垃圾分类处理数据(如可回收物回收量、有害垃圾安全处置率),接受社会监督。
资质核查:委托处理企业时需核查其《营业执照》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》《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》等资质,避免非法转移污染。
台账管理:按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要求,保存垃圾处理台账至少5年,确保可追溯。
智能分类:在人流密集区设置AI垃圾分类识别仪(如百度AI垃圾分类设备),实时指导参展商投放。
资源化利用:湿垃圾就地转化为有机肥(如使用好氧堆肥技术),可回收物通过再生资源企业制成原料(如塑料瓶制成纤维板)。
合同约束:在《参展合同》中明确垃圾分类责任,要求展商自备分类容器,禁止将垃圾混入展区公共分类设施。
押金制度:对展商收取垃圾分类押金(如500元/展位),展会结束后核查无误后退还。
展会垃圾分类处理需政策合规、流程精细、技术赋能,通过前期设施配置、中期执行管控、后期台账归档,实现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。通过法律约束、技术引导、经济手段,构建展会垃圾分类全闭环管理体系,助力绿色展会建设。
上一篇:地毯展区污渍如何应急处理?
下一篇:展会卫生间高峰期保洁如何应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