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水箱作为二次供水系统的核心设施,清洗后必须进行水质检测,以确保以下目标:
验证清洗效果:排除清洗过程中残留的微生物、污染物(如生物膜、泥沙)对水质的影响
。
保障饮用水安全:防止因水箱污染导致的介水传染病(如大肠杆菌感染)或化学中毒风险
。
合规性要求:依据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5749-2022)及《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》(GB17051-1997),清洗后检测是法定程序,需向业主公示结果
。
根据国家标准,检测项目分为以下三类:
微生物指标(关键安全指标):
菌落总数:≤100 CFU/mL(反映水体总体污染程度)
。
总大肠菌群/大肠埃希氏菌:不得检出(指示粪便污染风险)
。
感官性状指标:
色度:≤15度(避免浑浊或异色);浊度:≤1 NTU(确保水体清澈)
。
臭和味:无异臭异味;肉眼可见物:无悬浮物或沉淀
。
化学及消毒指标:
余氯:管网末梢水≥0.05 mg/L(确保持续杀菌能力)
。
pH值:6.5-8.5(符合饮用水酸碱平衡)
。
重金属:铅、镉、汞等需低于国标限值(如铅≤0.01 mg/L)
。
采样准备:
时间:清洗后静置30分钟,排空残留消毒剂后再采样
。
采样点:优先选择水箱出水口(最接近用户端),避免底部沉积水
。
容器:微生物检测使用无菌瓶,余氯检测需避光瓶,采样前用蒸馏水冲洗3次
。
现场检测:
使用TDS笔、pH试纸或多参数检测仪快速筛查余氯、浊度等指标
。
若现场检测异常(如余氯不足),需立即补氯或重新消毒
。
实验室送检:
微生物及复杂化学指标需送至有资质的实验室,24小时内完成检测
。
微生物超标:
原因:清洗工具未消毒、水箱密封不严或残留积水。
处理:重新清洗并使用二氧化氯溶液(浓度50-100mg/L)浸泡内壁30分钟,加强通风干燥
。
余氯不足:
原因:消毒剂投加量不足或接触时间不够。
处理:调整消毒剂浓度(按水箱容积计算),确保接触≥30分钟
。
重金属/有机物超标:
原因:水箱材质老化或外部污染渗透。
处理:更换耐腐蚀材质水箱,检查进水口密封性
。
定期检测:清洗后首月每周检测1次,稳定后每月1次,重点关注微生物和余氯
。
维护措施:
安装防虫网、密封水箱盖,防止蚊虫或异物进入
。
每季度检查进水阀、排污阀功能,避免污水倒灌
。
记录与公示:
保存清洗记录(时间、药剂用量、操作人员)及检测报告,向业主公开结果
。
总结:生活水箱清洗后水质检测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,通过科学采样、规范操作及持续管理,确保饮用水安全。若检测异常,需快速定位原因并针对性处理,避免公共卫生风险。
上一篇:没有了!
下一篇:生活水箱内劈高压冲洗清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