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水箱清洗属于典型的有限空间作业,存在缺氧、中毒、窒息等高风险。根据《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》及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》,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方可上岗。以下是许可管理的核心要求与操作细则:
法规强制要求
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》明确: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,必须办理《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》,未经审批禁止作业
。
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》规定: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单位需取得卫生许可证,作业人员须持有有限空间作业证
。
风险防控需求
水箱密闭环境易积聚有毒气体(如硫化氢、甲烷),氧气浓度可能低于19.5%,需通过许可流程确保作业环境安全
。
申请与审批
企业内部:需经安全管理部、生产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
;
外部单位:需向属地应急管理局或水务部门提交资质证明(如营业执照、特种作业操作证)
。
申请人:由作业单位(如物业公司或专业清洗公司)提出申请,填写《有限空间作业申请表》
。
审批主体:
资质审核
人员资质:作业人员需持有应急管理局颁发的有限空间作业证、高空作业证,并通过健康体检(无传染性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)
。
设备资质:提供空气检测仪、通风设备、安全绳等设备的检测合格证明
。
方案制定与备案
制定《有限空间作业方案》,明确风险评估、安全措施(如通风、检测、监护)、应急预案
。
方案需经安全管理部门备案,并由作业单位与业主单位签订《安全管理责任书》
。
国内标准
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》(GB 30871-2022):规定作业前必须检测氧气、可燃气体、有毒气体浓度,合格后方可进入。
《城镇供水设施运行维护安全技术规程》(CJJ 207-2013):要求水箱清洗作业必须持证操作,并配备监护人员。
地方规范
《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》:明确水箱清洗单位需备案,作业人员持证上岗
。
《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》:要求作业许可证存档至少1年,定期接受安全检查
。
作业前准备
检测与通风:作业前30分钟检测氧气(19.5%-23.5%)、可燃气体(LEL≤10%)、有毒气体(如H₂S≤10ppm),强制通风≥2小时
。
设备检查:确保空气呼吸器、安全绳、防爆工具等完好有效
。
作业过程管控
双人监护:1名作业人员进入水箱,1名监护人员全程在人孔处值守,保持实时通讯
。
动态监测:作业中每30分钟复测气体浓度,发现超标立即撤离
。
许可证动态管理
有效期:单次作业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8小时,超时需重新审批
。
变更管理:作业范围、人员、设备等变更时,需重新办理许可证
。
行政处罚
未取得许可证作业:依据《安全生产法》第九十七条,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;逾期未改处5万-10万元罚款
。
伪造资质:按《刑法》第二百八十条追究伪造证件罪,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。
事故追责
若因无证作业导致人员伤亡,企业负责人可能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,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
。
数字化管理
使用电子作业许可证系统,实时上传检测数据、审批记录,便于监管部门抽查
。
联合演练
每半年组织水箱清洗单位与消防部门联合演练,提升应急响应能力
。
第三方审计
委托专业机构对作业许可证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,重点核查检测数据真实性、监护人员履职情况
。
总结:生活水箱清洗作业人员必须持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,这是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,也是保障作业安全的核心措施。管理单位需通过资质审核、动态监管、应急演练三重机制,确保作业合法合规,防范安全事故发生。
上一篇:生活水箱清洗时要有双人作业制度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