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水箱清洗后,内壁“无可见污物”是衡量清洗质量的核心标准之一,直接关系到饮用水安全和后续使用体验。所谓“无可见污物”,即通过肉眼观察,内壁无明显泥沙、水垢、生物膜、锈迹、有机物残留或其他固体污染物。以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完整操作指南与技术要点:
根据《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》(GB 17051-1997)及实际需求,清洗后内壁需满足以下直观要求:
无固体颗粒:无泥沙、石子、铁锈碎屑等可见悬浮物或沉积物;
无黏滑物质:无生物膜(黏液状胶体)、藻类团块等有机物残留;
无锈迹/腐蚀斑:金属材质(如铸铁、不锈钢)内壁无红褐色锈迹或点蚀坑;
无化学残留痕迹:无清洁剂泡沫、变色(如酸性清洁剂导致的泛白)或异味。
清洗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后续清洁效果,需重点排查并清除大颗粒污染物:
排空与排水:关闭进水阀,开启排污阀排空水箱(保留5-10cm水湿润内壁,软化顽固污渍);若底部有沉泥,先用吸污泵抽走大块淤泥(避免刷洗时泥沙飞溅污染已清洁区域)。
工具与防护:
工具:优先选择软毛牙刷(φ2-3cm刷头,适合缝隙)、纳米海绵(无划痕)、塑料刮板(清理大块杂物);禁用钢丝球、百洁布(易刮伤不锈钢/玻璃钢表层)。
防护:操作人员穿戴防水服、防滑鞋、橡胶手套、护目镜(防污水溅入眼睛);切断水箱配套设备(如水泵、消毒装置)电源,悬挂“禁止合闸”警示牌。
将水箱内壁划分为4-6个区域(按高度或方位,如东、南、西、北四区),逐区清洗,确保每个角落无遗漏:
顶部区域(人孔周边、进出水口):
先用塑料刮板刮除大块藻类或杂物团块,再用软毛刷蘸中性清洁剂水(洗洁精1:50稀释)刷洗焊缝、螺丝孔等细节(重点处理生物膜易附着处),刷洗2-3分钟后用清水冲净(避免清洁剂残留)。
中部区域(箱体主体):
用纳米海绵蘸清水反复擦拭,针对局部水垢(如白色斑块),配合软毛牙刷轻刷(力度≤2kgf/cm²,避免划伤);若遇生物膜(黏滑胶状物),需延长刷洗时间至5分钟,确保膜体脱落(可借助手电筒照射观察是否有反光残留)。
底部区域(排污口附近):
因长期沉积泥沙,需用塑料刷(硬毛但无金属丝)配合柠檬酸溶液(5%浓度,溶解钙镁离子)刷洗;若底部有锈迹(铸铁水箱),用草酸溶液(2%浓度)轻刷(草酸中和铁锈生成可溶物),刷洗后用高压水枪(30-50bar)冲洗,确保泥沙随水流排出。
针对长期未清洗的老旧水箱(如铸铁水箱的深褐色锈迹、玻璃钢水箱的纤维脱落碎屑),需采用“预处理+精细刷洗”组合:
预处理:对锈迹或生物膜,先用对应清洁剂喷洒(如草酸溶液喷锈迹、生物酶清洁剂喷生物膜),静置10分钟(软化或分解污染物);
精细刷洗:用软毛牙刷蘸清洁剂反复刷洗(每刷2次蘸取新溶液),直至污渍脱落;
中和与冲洗:若使用酸性清洁剂(如草酸),需用碳酸氢钠溶液(1%浓度)擦拭中和(避免腐蚀),最后用清水冲净。
清洗完成后,需通过“多段冲洗+彻底干燥”确保无残留:
高压冲洗:用高压水枪(50-120bar,根据材质调整)从顶部到底部逐区冲洗,枪头与内壁保持20-30cm距离,呈45°角斜向冲击(覆盖所有区域);观察冲洗水无泡沫、无悬浮物时停止。
低压收尾:用低压水(≤30bar)再次冲洗内壁,重点清理角落残留水渍(避免微生物滋生)。
干燥处理:用干拖把或吸水机清理内壁水渍(不锈钢水箱可用无纺布擦拭,避免纤维残留);若需快速投用,可开启风扇加速空气流动(确保内壁无潮湿感)。